龙山河起源于肥城仪阳街道*柏山村,自东向西穿城而过,城区河段近10公里,流域面积53.9平方公里,是城区主要的排洪河道。近年来,肥城市围绕“生态治理河湖、创新人水和谐”,对龙山河实施生态治理,项目投资5.56亿元,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万平方米,重点突出了“引水”、“造绿”、“建园”三个部分:
一是“引水”,以水凸显城市灵性。投资1亿元实施引汶调水工程,铺设管道23公里,横跨安庄、安站、仪阳三个镇街,通过两级提水,将大汶河水调入龙山河用于生态用水。同时,在龙山河上游新建小型水库一座,清理龙山河河道内淤泥及土方万立方米,新建叠水式滚水坝6座,在稳定河槽基础上,提高河道防洪能力。
二是“造绿”,以绿提升城市品味。完成河道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在河道内栽植香蒲、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7.5万平方米,在河道两岸栽植乔木40余种、8万余株,灌木50余种、30万余株,地被10余种、45万余平方米,绿化面价达56万平方米。整个河道实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三是“建园”,以文显露城市底蕴。沿河新建仿古建筑4处,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公园、广场、水街等标志性场所4处,其中范蠡公园分入口景观区、特色水街区、生态密林区、会议中心区4个功能区,功能区层层递进,景观节点相互呼应,宏伟大气,引人入胜;制作有关肥桃文化的主题雕塑十余处,收录古今桃花题材诗词余首,充分展现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龙山河生态治理项目以河道沿岸自然生态环境风貌为底色,以肥城历史人文文化脉络为画谱,以两岸主体公园、广场、文化商业街、景观建筑群、露天博物馆、休闲绿色步道等活动场所为画片,以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画理,以彰显新的城市形象气质和城市文化符号为画*,整体展现了一个高品质、高效益、健康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滨水共享空间。突出体现了肥城“桃文化”特色,市民穿行其间,有种“人在画中行”的美妙感觉。充分实现了文化建设与商业繁荣的优势互补、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的交相辉映,成为了肥城传播“君子之邑,盛世桃都”文化的露天博物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