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可能还记得,3年前本号曾发过如下一篇文章
《揭秘山东博物馆最早陈列开馆前的油印文献现身》
那时,仅仅看到了一册文献,还是不过瘾。
而最近,阿雍终于见到省博早期展览时的照片
注意,不是一两张照片,也不是十来张照片,
而是69张,厚厚一本老照片贴册。
从照片可知,当时省博的展览分四大版块:
一、自然之部。
二、历史之部。
三、社会主义建设之部。
四、苏联之部(苏联国立历史博物馆苏联国立基米良查夫生物学博物馆)。
自然之部10展示的山东土特产——梨,
摆在正中位置的是莱阳茌梨,可见它在山东诸梨中的地位。
如今一般都说莱阳梨,茌梨这个说话在莱阳本地还很流行。
右边站台上摆着的是子母梨,注明是平邑产。
笔者至今没有吃过,据说产于平邑天宝山区。
子母梨下面摆着窝梨,青岛产。
这个窝梨,百度知道都不知道,不知是否还存在。
莱阳茌梨下首摆着的是鸭梨,后连跟着“□□产”,
怎么也看不清那个字,
不过,既不像是“冠县”,又不像是“阳信”。
自然之部11展示的山东土特产是桃李杏。居中最高展台上是肥城佛桃,
60多年过去了,肥城佛桃和莱阳茌梨一样,
依然是山东同类果品中的“战斗机”。
肥城佛桃左右为济南产扁桃和益都(青州)蜜桃。
如今,扁桃貌似已算不上济南特产了,
而青州蜜桃名气依旧,因为晚熟,又称冬雪蜜桃。
下面的三款是李子(长清产)、水杏(泰安产)和彩玉杏(看不清产地)。
自然之部12展示的是山东特产苹果。
摆在正中展台上是烟台产青香蕉苹果和红香蕉苹果。
“烟台苹果莱阳梨”的说法看来绝非浪得虚名。
左边呢,是益都(青州)产倭锦苹果。
这个果品还有个大家熟悉的名字——秋花皮。
百度百科说年由日本早稻田大学培育,
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
从这个老照片看,年益都就产了,培育和引种时间应该还早。
历史展区展示的模型不少,可能是受场地所限吧。
历史之部-10可见,展室有造型精美完整的北朝造像,背后墙上挂着著名的邹城铁山《石颂》拓片——“……金石难灭,托以高山,永留不绝”。
社会主义建设之部-2的主展厅墙上是董希文的经典油画《开国大典》(肯定是复制品)。当然,这是《开国大典》2.0版,画中用一盆花取代了年1.0版《开国大典》中的高岗。这个版本也是最为流行的版本,年还上过邮票。
社会主义建设展厅主要展示的是新中国初期及“一五”期间山东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这张照片中,引人注目的是展室内那豪华的木雕百蝙(福)挂罩,像是原建筑旧有的室内装饰。
来自苏联国立历史博物馆的展示分好几个展厅,图为18世纪后半期的俄罗斯文化陈列室一角。
来自苏联国立基米良查夫生物学博物馆的展示又分几个展室。可能由于布展仓促,苏联展厅的说明文字都未使用中俄双语,只有俄文。大家看,这个图片中的石膏像是不是达尔文和米邱林?
暂时先剧透以上这一小组老照片。
还有一个话题,希望知情者留言相告:
据说当年山东省博物馆的有广智院和上新街道院(红卍字会)两个场馆,年的展览是分在两馆举行,还是在其中一馆?
从室内装饰上,不知道能否看出来?
同时欢迎当年有参观经验的前辈,留言拉拉当时的感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