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间一壶酒
大家都知道,孔子作为至圣先师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达者72人。但大家知道吗,孔子的学生中叫子有几人呢?
▲孔子和七十二弟子油画通过搜索发现,整部《论语》中只有曾子和有子。大家对曾子可能熟悉,但有子是谁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子这个人物。
▲有子像山东肥城人,孔子弟子“72贤人”之一
有子(公元前-?)名若,字子若。山东肥城市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排名第27位。比孔子小36岁,是孔子的晚年弟子。在《论语》开篇第二段话中,即有他的论孝悌之道、为仁之本,足见其言论的重要;另外,从曾子其人中,可以了解到,整部《论语》中只有他和曾子通称为“子”,所以,尽管他的言论较少,但不难发现,有子也是孔子诸弟子中比较出色的学生。
▲孔子讲学图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载:有子故里在县西北八十里东故社有家庄,后裔聚族而居。又载:有子,若,鲁人,少孔子十三岁。……唐赠卞伯,宋追封平阴候。墓在肥城,乾隆五十年得宋时墓碣,五十一年学使赵佑会同巡抚奏闻,五十三年始以肥城七十二代孙承袭,今移居城内。有子去世后,葬于肥城,鲁悼公曾向他吊唁致哀。
《史记》《孟子》均载,有若气质相貌酷似孔子
据《史记》载:“孔子即殁,弟子思慕。有若状如孔子,弟子相与并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思慕孔子,曾因有子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再加上他气质相貌酷似孔子,深受孔门弟子敬重。
▲子张等弟子画像有若被众人所推举为师,说明其确有卓异之处。据《孟子》记载,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司马迁也在《仲尼弟子列传》中说,有若上位后,有弟子向他请教有关孔子神奇预言的问题,有若不能回答,“默然无以应”,结果,弟子“放肆”地说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因此,孟子所谓的有若似圣人,非指相貌,而是指他在思想上非常接近孔子。
▲孔子和有子有子思想深得孔子思想精髓
有子认为孔子是天下第一圣人,他学习孔子思想到了如痴入迷的地步。为防瞌睡,常以火烙手,日夜攻读,学而不厌。
《礼记檀弓》中也有几条关于有若言行的记载,一条记载是:“有子问于曾子曰:闻丧于夫子乎?”一次有若问曾参:你听过孔老夫子讲关于“丧”的言论吗?曾参回答说:听说过,不就是“丧欲速贫,死欲速朽”嘛!听了后,有若却说:是非君子之言也。(这种话,不是君子所应当说的。)”曾参又强调说:“参也闻诸夫子也。(曾参我是亲自听夫子他老人家讲的啊。)”有若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参再次强调说:“参也与子游闻之。(我是与子有两个人一起听夫子他老人家讲的啊。)”有若这时却说:“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好罢,就算是这样吧。但是夫子他老人家是有原因、有所指才这样讲的。)”曾参就把有若这些话告诉子游。子游听了就大声说:“真了不起呀(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有若的言论简直像老夫子啊)!”
曾参与有若的这段对话,至少让我们了解到两点:一是有若的智慧确实像孔子,并非仅仅是相貌像孔子而已;二是正因为有若对孔子的心理揣摩得太深刻太了解了,也许这就引起了一些弟子的猜忌,所以会搞了一场阴谋将有若赶了下台。
有子思想在四个方面很有造诣
那么在有子的人生中,他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呢?一是他主张“孝悌为本”。有子认为,要以孝敬父母、敬重兄长作为实行仁爱的根本所在。而这一思想,深得孔子思想的精微。
▲大孝天下二是他倡和睦,重礼教,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并辩证地论述礼与和的关系。他说道: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死守着礼规不放,有时也会行不通的。一味地用和,而不用礼来规范,也是不行的。
三是他推崇礼仪,持守中道。有若认为,谦恭也不可过度,否则会沦为虚伪、献媚,遭致耻辱。故恭敬也必须合乎礼的要求,才能真正赢得他人尊重。
▲孔子和弟子四是他主张藏富于民,体现了早期儒家对民生的关切与思考。有历史记载,有子强记好古,在与鲁哀公论政时,提出“百姓富足了,国君怎么会不够?百姓贫穷,用度不够,国君又怎么会够”的“贵民”观点。
曾在安丘游学拜师,宣传孔子思想文化
也有记载其在安丘读书之情节。在安丘市有有子山,位于安丘市西南部,海拔米。山势陡峭,林木葱郁,顶部平坦。当年,有子到各地游学拜师,宣传孔子的儒家思想文化,有子山读书处遗迹就是这一历史的佐证。据有子山清《重修庙记碑》记载:“有子山,古时传为因有子读书于其地而得名。”
▲有子读书处相传,古时山上建有先贤有子祠,庙舍数间,院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祠内有子塑像威然端坐,炉内香烟缭绕,住寺道士往来其间。庙产庙田丰裕,文人墨客来此访贤探踪者甚多。“文革”前夕,李姓道士主持祠内香火,一到庙会或清明日,乡人争相拜谒,祈求圣贤保佑。善男信女进香还愿,祠内整日香火缭绕。
▲有子简介石碑现祠已毁,仅存残垣断壁和两通石碑。山下有“有子官庄”村和“有子沟”山峪,皆是为纪念有子这一历史名人而取名。
有子去世后,古代帝王尊崇者有之
有子去世后,古代帝王尊崇者有之。东汉明帝刘庄,信奉儒家思想,于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唐朝开元二十七年(公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封有子为“汴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年),宋真宗赵恒追封有子为“平阴侯”。宋度宗咸淳三年(公元年)以“平阴侯”从祀孔子。清乾隆三年(公元年)升为十二哲。
▲孔子和七十二弟子讲学图有子为人处事观点,独到之处就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他处理问题和对待问题讲究实事求是,在今天看来,其处世哲学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论语》《史记》《肥城县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