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探寻红色地点背后的故事,6月18日上午,经济管理学院“传承红色”实践团队分为四组,分别前往济南、泰安、东营、枣庄四地进行红色地点打卡参观与学习。
济南济南战役纪念馆
6月18日上午,在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的济南战役纪念馆内,实践团队跟着讲解员的脚步,参观了“和战博弈、生死较量”“运筹帷幄、剑指济南”等八个展厅,通过珍贵文物和革命烈士的照片等,详细了解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经过八昼夜激战,一举解放了济南的全过程。
实践队员印象最深刻的是英雄纪念堂,所有英雄的名字遍布展厅的角落。展厅中央的留言板上,实践团队留下了自己的手印,并写下对英雄们的崇敬。英雄如山,万古流芳,日月同辉,实践队员将会时刻铭记并发扬革命战士和英雄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生动、全面的学习机会,通过参观更加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作为当代青年,要铭记历史,从对历史的回望与思考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泰安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
为了解八路军第师奋战抗击日寇,成功突围陆房的革命历史,学习红色文化精神,6月20日至23日,实践团队前往泰安肥城市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参观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当天,实践团队成员们在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进纪念馆大厅,讲解员详细讲解了八路军第师同地方武装以智慧、勇气、信念、力量浴血奋战抗击日寇,成功突围的革命历史。这次的参观活动。实践团队的队员们真正走进了革命老区,重温了陆房突围战役的全过程和烈士们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激烈,感受到抗战胜利的艰辛不易,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参观结束,每一位队员更加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勇于担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营刘集红色旅游景区
7月13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东营市广饶县刘集村。刚到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译本形状的大红色纪念馆。走进纪念馆内,实践团队了解到册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如今在中国被发现的仅有7本,其中刘集藏本是唯一一本在农村党组织中经历战争后留存下来的,被认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在纪念馆“共产党宣言在广饶”这一主题馆中,实践团队了解到大王镇刘集村的刘集支部是山东省农村最早的4个党支部之一,陈望道翻译的首本《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由共产党员延伯真等三人带回刘集村,从此这本革命文献便在这个偏僻的村庄经历了不平凡的50个春秋。
刘集村是党领导农民革命的先行村,实践团队成员在馆中通过照片和文字的记载了解到广饶的革命英雄开展的敌后游击战前后进行过大小四百多次战斗,有力巩固发展了清河抗日根据地,看到了在革命年代广饶人民挺身而出的革命情怀和建设热情。
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
7月18日上午,传承红色实践团队四号小分队来到枣庄一一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位于临山脚下,临近中午,实践团队队员来到临山脚下,决定先步行前往顶端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到了半山腰,铁道游击队纪念碑早已映入眼帘,在山顶矗立着。与纪念碑相对着的是一块指引碑,实践团队四号小分队的成员们仔细研究并探讨了指引碑上的问题,并带着问题一起走进了纪念馆。
走进场馆,实践团队队员怀着内心的敬畏和崇敬,探索着铁道游击队的传奇故事。《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不知何时在实践团队员们的耳畔响起,“铁道游击队由弱到强,以小博大,迫使千余名日军投降,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的奇迹,靠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也随着歌声浮现在队员们心中,靠的是群众和铁道游击队坚定必胜的信念!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这支坚强的队伍与群众一起群众,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不屈不挠,传承红色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感慨万千,同时坚定了要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的决心!
图文来源
经济管理学院
图文编辑
李月婷
责任编辑
孔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