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泰安这十年肥城丨聚力谱写中国桃都美好肥
TUhjnbcbe - 2024/12/13 17:40:00

9月28日上午,中共肥城市委“泰安这十年·肥城”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肥城市委书记张莉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肥城牢记嘱托、砥砺奋进、跨越发展的十年。十年来,肥城市历届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泰安市委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均取得显著成就,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十年来,肥城市积极应对挑战,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8亿元增长到年的.9亿元,年均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1.9亿元增长到44.7亿元,年均增长5%。实体经济持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家,纳税过亿元企业由6家增长到12家,建安业总产值、税收分别达到亿元、33.3亿元,是年的4倍、14倍,跃居全省建筑业10强县首位。肥城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县域影响力都迈上新的台阶,为在新起点上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来,肥城市致力转型升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工业结构持续优化,高耗能产业占比由15%下降到7%,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新兴产业占比由18%提高到64%;总投资亿元的特种用钢产业集群项目竣工投产,是肥城工业历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全省四大钢铁产业集群中开工最早、进展最快、完成投资最大的项目。数字赋能态势强劲,与华为公司合作,投资2亿元打造全省首个县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创成全省唯一国家级边缘数据中心;铺开实施40个数字化改造项目,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以上,石横特钢智能配煤成功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新型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家,分别是年的4.7倍、2.2倍,农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5.8%;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生产连年增长,培育的“山农糯麦1号”创出全国特色营养小麦单产最高纪录;肥城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8亿元增长到.2亿元,成功争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被列为省级重点服务业城区。肥城的发展,不仅有“量”的快速增长,更有“质”的显著提升,正由经济大县向经济强县阔步迈进。

十年来,肥城市深化改革创新,动力活力充分释放。累计争取国家数字乡村、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等省级以上试点项。高质量完成党政机构、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省级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农高区先后获批落地。启动实施国企改革,组建4家市属一级国企,2家主体信用评级达到AA级,经济社会发展“生力军”作用愈加凸显;圆满完成国有企业社会职能移交,“肥矿模式”在全国推广。着力抓好“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参与制定国内首个规范企业开办流程标准,发出全省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打造了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创新动力蓬勃迸发,先后获批院士工作站19家,引进高端人才名,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绿色工厂各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从23.7%增长到71.6%,均居泰安县市区首位;落户肥城市的中科院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列入全国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肥城市还率先探索出“减垄增地”种植模式,亩均增加有效种植面积10%左右,为耕地高效利用、粮食大幅增产趟出了一条新路。肥城市深化改革攻坚、创新引领发展的动力更足、韧性更强、潜力更大。

十年来,肥城市统筹城乡一体,城市品质不断优化。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1%,比年提高14.6个百分点,获批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坚持交通先行,青兰高速、泰肥一级路西延、济微路东移等对外联通“大动脉”全面打通,彻底结束了肥城没有国道、没有高速的历史;累计实施31条城市道路建设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余公里,畅通市内交通“微循环”。城乡环境更加美丽宜居,康王河湿地公园入选国家级湿地公园,龙山河绿道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最美绿道”,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9%;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成国家卫生乡镇3个,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积极践行“两山”理念,高质量完成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2%、较年提高了20.2个百分点,省控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四类标准,成功创建首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如今的桃都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十年来,肥城市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6个省市级贫困村如期摘帽。始终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1万人、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节节攀升,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6%。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市财政累计支出.9亿元,年均增长9.9%。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建、改扩建学校82所,全面消除了大班额;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到77.5%,累计有19名学子考入北大清华。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县域文化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入选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先后打造国家4A级景区2处,陶山朝阳洞石刻造像入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抓紧抓实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一排底线”,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法院、市公安局分别荣获全国、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称号。这些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看到了新变化、得到了真实惠,桃都百姓有了更多写在脸上的幸福感、乐在心里的获得感。

十年来,肥城市突出从严从实,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正确用人导向选贤任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更加有力。突出政治标准发展和教育党员,党员队伍的性别、年龄、学历等结构明显优化。坚决扛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集体收入由村均24.8万元提高到57.3万元。夯实筑牢党的基层堡垒,建成全省首家数字党建中心和首个县级机关党建示范区。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市纪委监委反映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有关问题较年下降了68.2个百分点。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群团组织等各方积极因素。今天的肥城,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全面锻造,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下一步,肥城市将锚定省委‘走在前、开新局’和泰安市委‘登高望远、奋力争先’工作要求,创新实干、奋勇争先,聚力谱写中国桃都美好肥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张莉表示。(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曹儒峰通讯员宋明志报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泰安这十年肥城丨聚力谱写中国桃都美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