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文旅泰安」
11月20日,“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年肥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第十届广场舞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来自肥城市的15支代表队以热情洋溢的表演、奋进的姿态、饱满的热情,舞出了对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的赞美和追求,展现了肥城市群众文化队伍积极向上、活力四射的精神面貌。
“我以前就经常到农家书屋看书,听说市里新发放给农家书屋一批新书,我就赶了过来,找找关于有机蔬菜种植的书,趁着农闲先学习学习。”在孙伯镇东程村,村民马芹像往常一样来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农家书屋;与此同时,在肥城市各个街心公园里,总有不少文艺爱好者在这里组团练习“吹拉弹唱”,好不热闹。田野变成舞台,艺术就有了土壤;群众成为主角,文化就有了生命。桩桩都是百姓关切的身边事,件件都是惠及群众的实在事,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如春雨般滋润着百姓心田,为肥城市百姓幸福生活升级加码……肥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的生动实践,让文化惠及民生的理念化作温暖的春风,拂过百姓的心田。
文化民生咋考量?“幸福”是标准,“实干”是尺子。如何让百姓更幸福,文化是答案的重要内容,实干是幸福的坚实保障。面对这个考题,肥城市文旅局是这样来解答的:坚持“三个纳入”,夯实满意度提升组织基础;构建“四个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坚持“两个导向”,增强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扭住“一个关键”,扩大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在实际工作中,肥城市文旅局牢固树立“实”字当头的工作理念,扎扎实实地做好每项文化惠民工作,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抓,一个村一个村地推,一个活动一个活动地开展,确实把“文化普惠”的辐射面做到最大最广。
正是这把“实干尺”,考量出一条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安民的肥城文化民生的幸福“准则”。
如何夯实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组织基础?
“今天我带领着我们孝善北店舞蹈团,为大家带来了舞曲‘爱我中华’。我们村以跳广场舞为契机,成立舞蹈团,举办孝善节,到处巡回演出,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提升文化素质,现在我们村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群众都特别满意。”汶阳镇北店村村党支部书记、汶水之恋孝善艺术团团长张金英在肥城市第十届广场舞大赛总决赛现场激动地说。
今年,肥城市委、市政府加码文化民生福祉,把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列入“政府执行力提升行动”和全市民生实事项目,把文化建设与经济项目一起部署、一起推进,做大做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GDP”,一周一梳理,一月一调度,以更实的干劲和更优的路径,把民生实事落到实处。肥城市印发了《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6大类、15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工作进度和工作标准,让大家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确保高质高效完成任务目标。加大督导力度,半年一检查、全年一评比,每年两次大规模排查测评,作为评先树优、奖补物资发放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将戏曲进乡村、文化阵地建设的运行管理、活动开展等纳入乡村振兴等各级考核管理的同时,以群众参与率和满意度为重点,进行满意度电话访问抽查,建立专门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提高绩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推动建立激励机制。
随着这些举措的落地生根,肥城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受了益的幸福随之而来,展现出群众文化遍地开花的成果。
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
围绕着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城乡群众、让广大市民有更多文化获得感的工作目标,肥城市文旅局通过实施“基层设施建设、服务效能提升、人才队伍培养、文艺精品创作”四大体系,全面提升肥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质量水平。
文化惠民,设施先行。在努力构建全域化公共文化空间布局的探索中,肥城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日益完善。通过积极争取,在扩充文、图“两馆”馆舍面积的基础上,肥城重新装修了文化馆舞蹈、合唱等功能室,图书馆新建多功能阅览室和自习室,发挥好阵地建设的“龙头”引领作用,今年,又在重新启用的市民中心项目,内部规划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书画馆的新馆建设。年起,肥城实施了基层文化阵地效能提升工程,在乡镇文化站、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建设标准和服务效能。截至目前,建成文体广场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农村文体广场文化服务标准化成为“山东标准”。
朱官庄户剧团、月牙湖农民艺术团、大横山农民艺术团、东向西村农民艺术团,是肥城市边院镇较为活跃的几支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伍。这些演出队伍的演员都是边院镇各村的村民。他们当中有的是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有的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但都是为了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他们白天是村里各行各业的优秀干将,晚上在文艺骨干积极分子的带领下进行文艺创作,带领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他们以周边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小品、戏曲、表演唱等形式,开展文艺原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受到了十里八乡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撸起袖子加油干,建设美丽新安庄”。一首脍炙人口的快板书,正在肥城市安驾庄镇北石沟村上演,幽默诙谐的语言让村民们笑得前仰后合。“我平时的主业是在家开馒头房蒸馒头。我一直是我们镇的文艺演出积极分子,只要有演出,我宁可放下馒头不蒸,我也得出来参加剧团活动。”袁明平是安驾庄镇明星剧团团长,他带领明星剧团常年活跃在肥城的十里八乡,今年以来已走遍了70多个乡村,送戏演出多场。
肥城市文旅局着眼于提高服务效能,将“四个”文化惠民工程作为重点,从加强服务供给“主体、内容、形式”三方面入手,对接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提高覆盖面,通过政府购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肥城市文旅局将精品庄户剧团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送戏下乡巡演;通过“文企联姻”的方式,举办消夏广场等各类活动;组织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文化濡心春风行”“七进”文化惠民等项目,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共计开展“七进”文化惠民、消夏广场文化会演、广场舞大赛、才艺大赛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0余场次,开展送戏下乡巡演余场次,放映各类公益电影0余场。
每逢桃花节、农民丰收节、广场舞大赛等重大演出,文化志愿者挑大梁、唱主角,都是场上的台柱子。在国家和省市级大舞台上,肥城的文化志愿者团队熠熠生辉,屡获大奖。肥城市文旅局在不断加大高学历专业人才争取和储备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列入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文化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同时,“文化濡心春风行”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国家“春雨工程”;持续加大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和乡村庄户剧团的扶持培养,全市共发展文化志愿者近5万余人,每村至少有一支业余文艺团队,形成了“一村一团队”格局。
如何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扩大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解决基层服务盲区问题,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前一公里”;一改固定演出场所、坐等市民来看的模式,而是深入居民小区,送文化到市民身边,发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演出,一系列举措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肥城市文旅局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各类短板和不足;坚持“目标”导向,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围绕泰安市文旅局“文化惠民‘五抓’攻坚行动”的部署,聚焦肥城市“社区、小区文化活动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立足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的通知》,广泛开展“七进”文化惠民活动、广场舞大赛、全民才艺大赛等十大主题文化活动。
“前些年,居民的文化生活单一,平日里大多就是上班、操持家务,业余生活一般就是打打牌、聚聚餐;小区里文化设施不多,人们追求文化生活的意识也不强。现在,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也同步提升了,咱们肥城的民间艺术团体也越来越多,有文艺爱好的居民也有了展现特长的舞台。”去年退休的新城街道居民杨建峰参加了群众艺术团,经常和队员们一起排练节目、参加演出,退休生活充实而快乐。在肥城市,许多居民有着像杨建峰一样的切身感受。精神食粮虽然无形,但却让人民群众心有所栖。
肥城市文旅局实施建设一个文化广场、培养一名文化带头人、配备一套音响设备、铺设一条健身路径、树立一面文化墙、安装一盏广场灯、设置一个广播音柱、打造一支特色文化队伍、每月一场主题演出活动的“九个一”工程,让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群众的家门口,做到活动有阵地、演出有队伍、小阵地搭建大舞台。如今,多支草根文化团队已经成为肥城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绚丽多彩的农村基层文化景象。
文化自信,服务于民、发展为民,文化在城乡建设中凸显支撑作用。
在基层文化建设中书写实践答卷
“文化惠民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这是我们的主责主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好这项工作。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更得好好思考,如何处理好疫情防控和文化惠民的矛盾,努力把文化惠民走向深入。”肥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任力同志表示。
文化,让一座城市充满活力与魅力。如今,在肥城市各街镇的文化广场、艺术舞台上,每天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人目不暇接,城乡书房里的全民阅读氛围更加温馨而融洽,肥城市民的精神家园日益丰富。文化自信的根在群众,群众文化的根在基层。文化市场不该是守着“阳春白雪”孤芳自赏,而应在群众生活中繁荣发展,肥城市文化惠民工作带给群众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精彩瞬间,更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期望。
——年,肥城市群众文化满意度实现历史突破。肥城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获全省文化创新奖、首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体广场文化服务“山东标准”、全省文化志愿优秀服务组织、全省艺术考级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泰安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泰安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攻坚年”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文化惠民活动全面铺开。截至目前,肥城全市共计开展“七进”文化惠民、消夏广场文化会演、广场舞大赛、才艺大赛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0余场次,开展送戏下乡巡演余场次,放映各类公益电影0余场。
——文化阵地的效能建设日益增强。持续实施基层文化阵地效能提升工程,印发了《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6大类、15项重点工作任务,对个村文化服务中心,对个村农家书屋进行了提升改造。
——全民阅读普惠大众。肥城市文旅局积极推进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全面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引导公共阅读资源不断向下延伸、向基层延伸,切实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肥城市已实现总馆与14家镇街图书馆分馆及9家社区图书馆通借通还,全面实现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镇街全覆盖。为分馆配送图书2.6万余册,各分馆之间互通借阅人次达近万人次。市图书馆持续举办展览、公益讲座、读书分享会等阅读惠民活动余场次,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
一个个闪耀的数字,一个个沉甸的奖项,反映着肥城市百姓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瞬间,是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的最好注解。如今,一份来自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践的民生答卷已现雏形。
来源: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董梁
版权声明:摄影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或由景区提供,如有遗漏未标注原作者或标注错误,敬请包涵并联系我们沟通解决。自媒体如需转载“文旅泰安”原创内容,请在后台联系授权,转载图片请标注来源和原作者!
爱泰安,就留在泰安
爱泰安,就来到泰安
中华泰山,天下泰安欢迎您!
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