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教堂篇光与影中绽放的青岛天主教堂
TUhjnbcbe - 2024/10/19 17:03:00

前言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青岛的旅游产业在年之前能达到GDP总量的百分之十七。

青岛曾被德国、日本侵占,近30年的殖民统治,留下了许多德式或者日式的建筑。

老建筑是历史上的殖民印迹,同时也是青岛建筑风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个小系列,会将老建筑的历史收集整理后呈现给大家,让大家欣赏美景打卡的同时,也能知晓其背后的历史。

青岛天主教堂

在青岛中山路与肥城路路口,沿着青石铺成的上坡往东北方向走,就会看到青岛的标志性建筑-青岛天主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原名圣弥厄尔教堂,始建于年,在两年后竣工。

这座市区内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中国唯一的祝胜教堂,历经了近百年的岁月洗礼,直至今日,仍在履行着它的使命,每周都有弥撒活动。

天主教堂的建造

青岛老照片

年,26岁的德国人毕娄哈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开始经营货运生意。

在德日战争爆发之后,毕娄哈从外地回到青岛参加了城市保卫战。

在德日战争结束后,德国战败,作为俘虏的毕娄哈被囚禁在日本。

年被释放后,他与青岛天主教会合作,由德国传教士弗莱波尔设计,监督建造了青岛圣弥厄尔大教堂。

整体风格参照了,西欧日耳曼民族的哥特风格与罗马风格相结合的建筑模式。

采用了黄色的花岗岩作为外立面,以及钢筋混凝土作为主建筑材料,在保证牢固的前提下,也是增加了几分魅力。

建筑物总体高度约55米,这个高度还有个小故事。

当时设计师与毕娄哈,原本设计是米高教堂,但是由于当时德国要求资金不得外流,故原本的米高度,只能修改图纸缩减到55米。

建筑是双钟塔,内有四口大钟,奏响后,数里之外都可以清楚听到,两个塔尖上各有一个4.5米高的十字架,十分壮观。

大门窗户都有圆弧形设计,来中和石制建筑的冰冷感觉。

在中央大门上方有玫瑰形的窗户,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会将阳光晕染成彩色投在教堂内的地上。

彩色的玻璃窗

教堂占地平方米,内部大厅最多可容纳千人,内里穹顶绘有的圣象,既典雅又有浓重的宗教氛围。

消失的管风琴

网络图片非青岛天主教堂管风琴

年,刚毕业的董延谅牧师从资料中得知,二楼露台上应该有一部长7.7米宽2.8米的巨型管风琴。

可惜在文革时期的第二年被破坏拆除了。

在年,在与同事商量之后,董延谅牧师试图重新展现当年的海风琴韵。

在一番联系之后,他们找到了原先制造管风琴的德国公司。

这个存在了近年的乐器公司,在听说要复原管风琴后,将零件通过海上运输到了青岛,带领十几位工人,历经九个月,终于在年10月,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管风琴再次奏响了音符。

天主教堂与灯光秀

天主教堂灯光秀

年11月4日,天气寒冷却挡不住市民们的热情。

原本在晚间鲜有人驻足的天主教堂前的广场上人声鼎沸。

18:00在音乐响起之后,天主教堂的外立面上逐渐浮现出图案。

在高明度的灯光加持下,变幻的图案艳丽无比,原先的立体建筑物似乎被拉进了二次元的世界。

在大家一片欢呼声中,灯光秀逐渐进入了尾声。

绚烂的灯光秀

但是这种科技与艺术的碰撞,也深深震撼着在在场的每个人。

这是一种新的诠释,在这种诠释中,原本的肃穆的天主教堂获得了新的意义。

结语

在许多人印象中,老建筑最美应该是在它建成初期,崭新、漂亮、充满了生命力。

其实在经过时光的洗礼之后,它就会散发着一种味道,那种味道醇厚,又有着一种隐隐的既安静又充满张力的力量。

#青岛老建筑#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堂篇光与影中绽放的青岛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