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涛
本报通讯员纪宗玉董民
盛夏时节,行走在肥城月庄河岸,满眼诗情画意,让人如醉如痴。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光景,河底污泥淤积,河道污染严重,出境断面水质差……
变化始于年。那一年,肥城市实施月庄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沿河企业实行“退城进园、退二进三”,搬迁了全部企业。昔日臭水河摇身一变成为老百姓休闲纳凉的幸福河。
近年来,肥城市坚持项目化治理,先后投资7.9亿元实施大汶河防洪治理、康王河生态修复、月庄河生态治理等河湖项目,打造观光休闲亮丽风景线。目前,当地建设的康王河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康王河带状公园改造工程实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与牛山森林公园、十万亩桃花园构成山、水、花“三园一线”的生态旅游观光线。
雕琢“点”,连成“线”,打造“面”。肥城市编制《肥城市水系连通规划》,去年投资1.3亿元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改造工程,提高了引黄干渠的输水能力。今年投资6.6亿元的大汶河砖舍坝工程、投资2.2亿元的田山灌区(肥城)干渠与河湖连通一期工程,年内全部开工建设,将极大提高客水引调能力。
外引客水,内治污染。在工业污水治理上,当地实行“双保险”管控,康王河沿线36家排水企业在预处理达标后,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在生活污水治理上,建成万吨以上污水处理厂4座,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个排污口全部完成溯源,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建成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粪污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
目前,当地正积极建设数字化水务智慧平台,预计年底建成使用,届时可实时获取重要水域的水体水质、水位流量等信息,实现24小时智慧化监管。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