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大众日报记者姜言明刘涛通讯员孟泉成近日,走进肥城市民族村,热情的乡亲纷纷晒出自己家的新变化。肥城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力打造民族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少数民族群众期盼的好日子变成了现实。
看环境感受宜居乡村
肥城市共有少数民族过百人的村19个,近3年,肥城市委统战部先后争取各级各类扶持资金余万元,实施项目27个,安装路灯余盏,铺设输水管道76公里,饮水问题进一步解决,全市民族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8%,改厕、改灶率达到98%,有线电视广播覆盖率%,解决了村内基础设施老旧的难题。
此外,还专门申请少数民族扶持资金项目用于村居环境整治,群众自发在房前屋后种植了石榴树、桃树、核桃树等果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少数民族学校校车村村通达,医疗卫生室功能齐全,民生事业不断发展。
倡新风品味文化滋养
在少数民族扶持资金的帮助下,安驾庄镇升家庄村正在全力打造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的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形成了民族团结、邻里和睦、家庭和美、健康文明的民族村新风尚。
目前,全市19个少数民族过百人的村全部建有文体广场,总投资超过万元,高标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配套健身器材实现%全覆盖。有的村还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书吧、棋牌室、妇女儿童之家等功能室里人来人往。
寻美食绽放舌尖味蕾
寒冬已至,走在边院镇的大街小巷,焦香的羊肉味弥漫在街头巷尾。这里居住着9名回族群众,有“全羊宴”“牛头宴”等清真特色餐饮。
在边院镇大王村、宋庄村、兴隆村等民族村里,近年先后发展樱桃、核桃、蓝莓等3多亩,有机蔬菜1多亩。大王村党组织书记聂升峰说:“我们村的樱桃在年就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产值多万元,村里的老百姓人均收入仅靠樱桃这一项就超过2万多元,现在还建起了樱桃市场,日子越来越红火。”
说致富阔步小康大道
近年来,肥城市通过培植“当家”产业,发展“拳头”项目,成立股份合作社,规划了边院镇宋庄村千亩核桃园、前黄村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大王村樱桃蓝莓产业园示范基地和绿化苗圃种植基地,推动安驾庄镇升庄村、陈埠村光伏项目落地,形成了多元经营产业结构,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同时,肥城也针对民族村开展了“三资”清理集中行动,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