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已进入中旬,随着雨季的来临,产区雨水增多,玉米储存难度加大,多处库存的玉米出现返潮和霉变。因此,粮食持有者们的挺价意愿有所减弱,卖粮的积极性逐渐回升,导致玉米供应量上升,市场顺势降价出货的心态增强。然而,需求端承接力不足,饲料及深加工企业主要以满足刚需为目的进行补货。加之粮源质量下降,用粮主体压价意愿增强,现货玉米价格出现震荡下跌。
根据天气预报,黄淮地区的降雨在短暂减弱后,未来1至3天可能再次增强。趁着降雨的间歇期,部分地区的持粮贸易商选择出货,使得现货玉米供应有所增加。
观察产区情况,东北地区因频繁的降雨,玉米返潮风险上升,高水分玉米面临较大出货压力,贸易商卖粮积极性提高。此外,中储粮积极竞价出库,增加了本地粮源供应。下游企业方面,饲料企业库存充足,主流企业玉米库存天数超过30天,补货心态较为平和,部分企业仍在使用代价较低的稻谷作为替代品。深加工领域,因潮湿环境影响,开工率略有下降,但企业总体保持正常运转,库存充足的情况下,主流企业多采取滚动补库策略,报价相对稳定。从机构数据来看,目前黑吉辽及内蒙古地区东北玉米现货价格保持稳定运行,其中,龙凤玉米、海伦国投和吉林燃料乙醇的报价下跌0.25至0.5分,而主流企业报价保持稳定,黑吉辽及内蒙古等地玉米价格维持在1.至1.21元/斤。
在华北和黄淮地区,近期因持续降雨,玉米购销情况一般,玉米供应受阻,企业需求跟进不足,现货玉米价格大体稳定。然而,降雨导致的粮源质量下降,增加了玉米返潮和霉变的可能性,部分渠道商有顺势降价出货的打算。同时,饲料企业对新麦的替代现象以及深加工企业库存安全,使得玉米报价随市场供求关系调整,受阶段性供应量影响,企业报价出现涨跌变动。据分析,当前山东地区因降雨减弱,深加工企业门前到货量增加,报价下跌现象增多,如肥城福宽下跌0.8分,沂水大地下跌0.5分等。山东主流玉米价格在1.17至1.24元,个别企业报价达1.26元/斤。
机构分析认为,进入7月中下旬,距离秋粮玉米上市还有两个月,陈粮供应将逐步减少。随着养殖业旺季的逐步到来,饲料需求有望逐步上升,玉米市场总体呈现供需偏紧格局,基本面偏向强势。然而,短期内由于天气影响存储,玉米供应量增加,而需求支撑不足,饲料及深加工企业下游产品销售不畅,加之新麦、稻谷及进口玉米、谷物粉的替代现象较多,这些因素抑制了玉米价格的反弹走势,预计短期内市场将偏向弱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