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夏,我来到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出差。初识青州,这座东晋古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穿梭于青州街头,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呈现眼前。不禁让我想起几个月前到访的泰安市肥城市。虽同为山东的百强县市,青州与肥城的发展差距却耐人寻味。
青州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潍坊市西南部,是古"九州"之一,也是齐国古都。肥城则地处鲁中腹地,泰安市西南部,为古道大汶口之津。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的差异,也造就了两座城市发展基因的独特性。
漫步青州,古建筑与街巷交织,历史文化气息浓郁。云门山光岩寺保存着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石窟群,素有"北朝石窟艺术博物馆"之称。南阳宫作为道教第二祖庭,被尊为"天下福地"。独特的文化底蕴让青州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同样置身老城区,肥城的历史厚重感也扑面而来。大汶口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文明第一镇"。唐宋遗址药王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古街、古宅林立,尽显古城风韵。肥城是中国温泉之乡,温泉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青州不仅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有一往无前的现代气息。近年来,青州市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勇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漫步在云门山大街,放眼望去高楼鳞次栉比,繁华商业、写字楼与古城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
肥城同样发展迅猛。依托丰富的地热资源,肥城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温泉康养等特色产业,建成了御龙湾国际温泉养生度假区、大汶口温泉小镇等知名景区,成为泰安乃至山东的温泉旅游名片。同时,肥城积极承接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作为山东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和集散基地,青州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这里蔬菜种植面积多万亩,建有20多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青州还是国家重要的小麦、地方畜禽、油料生产基地。近年来,青州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成了20万亩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冷谷红薯、弥河芦笋等一批"青州农品"区域公用品牌,让传统农业插上现代科技的翅牌。
肥城则是驰名中外的"中国温泉之乡",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近年来,肥城积极打造温泉农业,建成了御龙湾·汶上源有机生态园、中国(大汶口)温泉康养小镇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温泉农业循环种养、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等措施,让现代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肥城还培育壮大了新能源电池、医养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百强之间,青州和肥城的差距最终体现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年,青州全市GDP达亿元,增速6.6%。作为全国唯一以整个县域入选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青州正全力打造潍坊副中心城市、山东省县域经济副中心。而肥城年GDP为亿元,增速5.6%。百强榜单上,青州位列第33位,而肥城则排名65位。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青州正后来居上、奋起直追。
这与青州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密不可分。如今的青州,不仅打造了10平方公里的国际医药创新城,建成了30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遍地开花,还建成了20多个康养旅游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四新"方向,为青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相比之下,肥城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有待加强。但肥城坚持生态立市,正在打造"天下泉城·中国泉谷"。通过精心打造温泉小镇、温泉农业等一批生态康养项目,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未来,随着温泉康养、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做大做强,肥城完全有后来居上的潜力。
纵观山东,青州、肥城都是县域经济的领跑者。但从此次出差的切身感受来看,青州的发展速度更快,城市面貌更富活力。这既与自身区位、资源禀赋等因素有关,也离不开市县两级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的拼搏进取精神。
从鲁中到鲁西,从泉城到古九州,青州、肥城正踔厉奋发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两市虽有差距,但未来可期。相信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县域经济新秀将异军突起,向现代化国家建设迈进。期待在这片热土上,看到更多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县域经济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