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士颖象外之境 [复制链接]

1#

画家马士颖

马士颖,字夏夫,号太白之子,别署三真堂。年生于古城西安,祖籍山东肥城。自幼随父当代密体山水画开创者马继忠教授成长于秦岭太白山中近十载,得山之灵气,耳濡目染,秉承父学,在潜移默化中踏入中国山水画创作之门。

象外之境

看了一篇内容为艺术品价值和国家形象成正比的文章,非常同意文章里面的一些观点——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源自文化自信。让我痛心疾首的是,许多艺术同道因为受八-五思潮一直以来的影响,一谈起西方,他们便有些腿软。

余以为,中国文化无论音乐、文学、美术,在形式上、想象力以及境界上都不输于西方,甚至高于西方。套用一句西方语言表述: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但是又不等同于西方的浪漫主义,而是以文载道、以道统艺,无法而法、物我两忘,得意而忘形之后的象外之境。如戏剧,马鞭一甩舞台上转上几圈,就是百八十里了,西方人非要把真马拉上舞台;嫦娥一甩长袖,便扶摇直上青天,西方非要绑上两只笨重的翅膀。如小说(就不说诗词了),一部《西游记》或《红楼梦》,直到到现在后人还一直在研究并汲取养分,甚至成为红学家,可以说把有些西方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甩开了几条街。再如国画,画画不说画,说是写;看画不叫看,叫做读。梅兰竹菊四君子,岁寒三友松竹梅,重意不重形;写的是精神;造的是境界,不受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影响本质追求。而西方美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近现代因为受到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发展出了野兽派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等等等,直至现代派后现代派,甚至现在很多以丑为美的伪艺术蛊惑人心,让人们变得浮躁不安。

中国艺术乃作者对于物象在主观认识之后的精神外化与情感表达,中国艺术意象思维的本质是其根基源于儒释道的哲学体系,也是中华文明之所以是唯一延续至今,历久弥新而将再次辉煌的文明(我相信)。

艺术的价值是什么?是洗涤我们迷失的心智,慰藉我们躁动的心灵,指引我们灵魂的方向。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以为,年的屈辱史对于有着年的华夏文明不过白驹过隙,中国文化必将重回唐宋之巅,引领世界。

我愿成为那其中之一,砥砺前行,奋斗终身!

马士颖简介:

就读于西安文理学院艺术系,求学于中国美协第二届山水画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山水工作室、中央民族大学崔如琢工作室。问道于邵大箴、薛永年、孙克、刘曦林、夏硕琦、陈传席、王镛诸先生。

应邀创建西安国际美术城少儿美术中心,并担任执行校长。现为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画家,西安文理学院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特聘教授。

出版有《马士颖山水画集》《马士颖山水小品集》《书画名家—马士颖》《艺术视界—马士颖密体山水》《丹青典藏—马士颖》《盛世典藏·中国百位名家精品荟萃—马士颖作品集》及《马士颖专辑》邮政明信片等多种专辑,全国多家电视台拍摄专题片和作品欣赏介绍其艺术成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