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8
近年来,肥城市孙伯镇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孙伯镇历史悠久,被誉为“千年古镇”,境内历史遗迹弥足珍贵,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经过多年文物资源调查整理和建立数据库,截至目前,经过逐级申报,境内共有省级文保单位1处,泰安市级文保单位3处,肥城县级文保单位5处,这些文物资源承载着小镇数百年甚至千年的灿烂文明,是坚定群众文化自信的生动教材。丰厚的文物家底和大量系统的保护基础工作,使镇域文物保护利用的力度不断拓宽。
为留住乡村古韵,孙伯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锚定文物保护工作方向,构建系统完善的清单化管理体系,成立由文旅办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理清境内文保资源,科学制定文物保护利用方案,依据文物等级分类促进保护管理,各文保单位均有专人看护,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保利用,不断推进文物安全保护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管理。目前五埠村、莲花峪村、东程村、西程村通过修建乡村记忆馆或村史纪念馆,使当地文明得以延续、文化得以传承;云蒙山众多遗迹及护鲁山泰山行宫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和促进科学管理。
孙伯镇着力加强文物保护修复,近年来通过积极对上争取专项资金进行修缮再现历史原貌,切实让文物焕发恒久光彩。南栾李氏碉楼、庄头武氏家庙、五埠藏兵洞、岈山主席台等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专业修缮得到保留和传承。盘活文物建筑资源,五埠古民居将保护传统村落与改善人居环境有机结合,提高群众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利用文物建筑开发民宿、书画院、非遗文创产品等多样化的休闲服务形式,使文物保护利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文物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为让文物进一步活起来,镇村两级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不断扩大文物的传承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五埠村主推“伙大门”地域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用活数字技术对文保范围内的实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护鲁山泰山行宫及各村使馆通过展陈实物、现场讲解说明让一件件文物见物见景、有神有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旅办等部门定期组织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从饱含温度的文化故事中了解历史、获得精神洗礼。
下一步,孙伯镇将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新时代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新路径,做好文旅结合文章,真正用活用好文物资源,充分发挥了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促进发展的独特作用。(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曹儒峰通讯员刘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