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APP,就能知道即将乘坐的公交车到了哪一站;没有零钱,打开手机就能支付公交车费;乘坐公交车3到90分钟内可免费换乘3次,地铁公交间换乘有优惠;与全国个城市实现公交刷卡一卡通,17条公交专用道,8条快速公交线路,公交车通行效率大幅提高……细数这些合肥市民正在享受的方便快捷城市公共交通,无不彰显着合肥“公交都市”创建的成果。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命名石家庄市等12个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的通报》,合肥同石家庄、呼和浩特、沈阳、哈尔滨、南昌和济南等12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年11月21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全国第二批22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名单,合肥位列其中。五年创建期间,合肥全力创建“公交都市”,以“政策规划先行、公共交通线网完善、公交一体化整合”等十大工程为抓手,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工作。
如今,公交出行、绿色出行成为市民越来越多的选择。“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这块金字招牌背后的一项项达标数据,折射出合肥城市交通更便捷、更绿色、更智慧的发展历程。
强化公交优先发展顶层设计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交通运输、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公安等23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公交都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将公交都市创建主要工作内容纳入年度政府重点目标任务考核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中,对照要求逐项落实,层层传导压力,细化工作措施,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了公共财政对公共交通全方位支持的政策体系,将公交运营企业的历史债务剥离、辅业剥离,全额承担公交车辆购置和公交场站建设费用,对公交运营政策性亏损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为公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坚持政策规划先行。修订了《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在城市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中,遵循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对公交场站、公交专用道、公交停靠站、慢行系统等提出统一规划要求。在新一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中,进一步确立了公交优先发展地位。先后编制完成了《合肥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合肥市快速公交和公交专用道线网规划》《合肥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等14项规划,出台了《合肥市公交线路站点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合肥市公交专用道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快合肥市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意见》等16个促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公交优先发展政策规划体系。
此外,在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方面,制定了《合肥市轨道交通1~5号线沿线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规划》,筛选了12个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可进行TOD开发地块,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综合效益。印发了《关于在控规阶段开展交通影响分析的通知》,明确对大型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相关要求,促进土地开发利用和交通的协调发展。
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交钥匙”工程。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大建设范围,具体项目由市大建办统一调度,市建投公司负责筹集资金,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建设,建成后交付公交企业使用。创建期间,全市共建成综合客运枢纽5处、公交换乘枢纽22处、公交停保场12处、公交首末站处、公交充电桩个,中心城区快、主、次三级道路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达到78%以上,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达到.9平方米/标台,进场率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推进公交路权优先建设。制定了《合肥市快速公交线网和公交专用道网络专项规划》,出台了《合肥市公交专用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布局方案和促进公交专用道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建成公交专用道17条。为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在道路交叉口的连续性,在城市主要公交客流走廊的主干道上,设置了45处公交优先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设置率达30.6%。
加快大中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建设。自年6月轨道交通1号线全面开工建设以来,合肥轨道交通建设一年一个台阶,目前已投入运营轨道线路3条,线路总长度89.6公里,设站80座,日均客运量达60万人次。建成8条总长度达公里的快速公交系统,日均客运量近10万人次。
打造优质公共交通服务
优化公交线网。按照“快线+干线+支线”的城市公交线网结构,着力构建分级管理、分层运营的城市公交线网体系,并结合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建设,公共交通90分钟内换乘优惠政策实施等,不断对城市公交线网进行优化。
提供多元公共交通服务。创建期间,开通了11条微循环公交、9条夜班公交以及2条旅游公交线路,向市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先后开通了55条“互联网”定制公交,满足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
加强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制定了《合肥市城市公共汽车经营企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全力推行“双星工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一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在轨道交通运营方面,定期开展“站长接待日”活动,接待市民、乘客来访来电,邀请市民、乘客对服务进行评价、监督,不断提升乘客满意度。在安全管理方面,制定了《合肥市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办法》等,组织开展消防安全隐患集中整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等专项行动,压紧压实安全管理责任,消除安全隐患。
提升公共交通智能管理水平
推进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建成“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即城市公交数据中心、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运营智能调度平台、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监管平台、乘客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升级完善合肥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新建公交数据服务、行业综合分析等应用系统,健全公交运行状态数据监测体系,实现了城市公共交通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和规范化管理,增强了公交行业运行动态掌握、行业宏观管理和统计决策分析能力。
提高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全方位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包括乘客服务热线、门户网站、短信查询、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