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4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孔维飞王林肥城报道
近年来,肥城市石横镇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探索产业带动脱贫工作新模式,持续在培强壮大农村主导产业上下功夫,拓宽了增收渠道,激活了内生动力。同时,对孤寡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稳定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葡萄大棚结脱贫“果实”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位于石横镇泉胜村的温室葡萄种植大棚扶贫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师傅们正在埋棚柱、立钢架、整棚脊,加班加点进行建设。
据泉胜村党支部书记孙元荣介绍,项目总投资万元,主要建设温室大棚5栋(单栋长米,宽30米,占地平方米),建成后能带动泉胜和周边17个村(居)的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实现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元的目标。
农业基地种脱贫“食粮”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富民之本。除了大力发展种植业外,结合石横实际,发挥工业优势,引导工商资本注入农业,厚植农业振兴基础,43个村(居)全部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村村有基地、村村有项目”的发展目标。
走过葡萄大棚的不远处,记者来到了山东瑞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据了解,公司成立后,与村里农户签订了市里统一的土地流转合同,以每亩元的价格,整村流转经营土地面积1亩,其中粮食亩,设施大棚亩。在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了各项基础设施,包括收割机、播种机、晾晒场、烘干机、运输车辆、装载机等。目前吸纳余人在公司基地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0人),人均年增收1万元。“年,我把自己的8亩土地流转给了瑞悦公司,平时在公司打工,月工资1元,加上土地租让金和公司分红,一年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全家4口人的生活也有了保障。”在公司打工的贫困户张汉进说。
山东万泰蔬菜有限公司坐落于石横镇红庙村,公司以设施大棚种植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生产为主导,集农业技术研发、技术推广、蔬菜种植营销,致力于当地农业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以公司实施农业的发展为依托,策划实施红庙“绿色通道精准扶贫工程试点项目”,通过“租棚”或打工的方式实现增收脱贫。
“我们石横镇红庙村从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出发,借助本村土地资源丰富,水利设施完备的优势,投资万元建设了山东万泰蔬菜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实行自主经营,吸引了本村15户贫困户进入公司打工,在年5户贫困户便已实现稳定脱贫,为实现贫困户脱贫找到了一条稳定持续的增收路子。”石横镇红庙村党支部书记冯忠智说。
敬老院里显脱贫“大爱”
石横镇敬老院内,道路一旁种着几排树木,周围墙面进行了粉刷。据负责人介绍,敬老院内现有老人36名,工作人员8名。所有房屋都实行了统一供暖,统一配置了电视机、电风扇、衣橱等,院内设有餐厅、伙房、开水间、洗衣房、娱乐室、浴室、卫生室、警务室、室内外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
为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弘扬孝善文化和社会美德,切实保障老龄贫困人群稳定脱贫。多年来,石横镇敬老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文明办院”的宗旨,开展“亲情感人、真情管院”活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的尊老敬老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突出特色、创新机制、转变观念,做到了管理服务制度化、生活卫生习惯化、学习娱乐经常化、饭菜搭配合理化、营养科学化、医疗保障化,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病有所医的美好和谐幸福家园。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为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我们石横镇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际,持续在培植农村主导产业上下功夫,筑牢人民群众的增收基础,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根基。同时,从严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坚持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坚持不懈扶志气、扶观念、扶信心,坚持不懈送信息、送知识、送科技,真正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另外,按照省市脱贫攻坚要求,统筹做好‘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和‘八有四净’工作,以过硬的扶贫举措,全力推动脱贫质量提升。”石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宜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