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00:26
“原来种小麦还有这么大的学问,真是学到不少。”肥城市新城街道沙沟村的村民孙桂金说,听到农技人员在田地里现场讲解很是受益。
春到田间万象新,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肥城市便恢复春耕生产,为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肥城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就水肥管理、农药使用、农业技术推广等具体问题,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送上“技术大餐”。
目前,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农技人员查看苗情,掌握麦田病、虫、草等情况,同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受去年秋汛影响,肥城市小麦播种期平均推迟15-20天,晚播面积大,播种时间拉长,冬前麦田弱苗、壮苗、旺苗、“一根针”、“土里捂”等多种情况并存。当前的小麦生产,要适时镇压,提升小麦抗逆性。同时,及时进行划锄,促进小麦早发,并保蓄土壤水分。再就是注重借墒追肥,及时除草,预防春季病虫草害和倒春寒。”肥城市农业农村局粮食作物技术科科长张丽说。
此外,市农业农村局还在金丰粮食专业合作社开展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技术培训,组织专项行动专家指导组成员到现场解疑释惑。
整齐的育苗穴盘,绿油油的各类种苗……走进位于肥城经开区的山东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座百米大棚内春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本苗场主要为当地出口企业生产基地代育西蓝花、有机花、辣椒、茄子等种苗,现在昼夜温差大,在技术方面要求较高,咱们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专家经常来基地指导,给予技术帮助,使咱基地上育出好苗子。”山东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说。
据了解,山东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从事设施农业为主,建设钢构式温室大棚37座,智能温室大棚1座,余亩,水肥一体化设施7套,拥有全制动育苗设施,年育苗万株以上。年秋季又引进了日生产种苗一百多万株的生产线一条、移动苗床两万多平米,另外整个育苗系统增加了全制动给水系统,先进的标准化种苗培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更孕育着科技农业的新希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春季是一年生产的起步期,记者在王庄镇闫屯村看到,开沟机加足马力在土地上留下一道道种植沟渠,机器的轰鸣声响彻了整片种植基地,王庄镇抓住晴好天气,及时安排农业技术人员入村指导生产。村民们清理沟渠、平整土地、施底肥、埋种薯、铺膜、覆膜,田间地头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我们按照农技人员的要求,进行清理沟渠、平整土地、施底肥、埋种薯、铺膜、覆膜,目前各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上一年种了这20亩地,一亩地纯收入达到两三千块钱,这20亩纯收入能达到五六万块钱。今年又扩展了十几亩,预计明年收入达到八万左右。”王庄镇闫屯村土豆种植户鲍庆涛说。
据了解,王庄镇土地资源丰富,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也是“两菜一粮”种植模式的发源地,蔬菜种植已有近40年的历史,其中马铃薯管理技术更是全省领先,是全国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近年来,王庄镇逐渐向蔬菜专业镇转型,马铃薯、大白菜、黄瓜、西红柿、葡萄等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王庄土豆”等9个品牌获得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多种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作为“两菜一粮”的主产区,王庄镇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精心培育,今年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近4万亩,其中三膜棚亩,二膜棚3万亩,地膜棚亩,预计将在4月上旬陆续上市,全镇马铃薯总产量可达13万吨,总产值达3.9亿元,获益农户覆盖余户。同时,我们也选派大批业务精的技术骨干到田间地头为广大种植户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确保增加马铃薯产量,有效提高农户收入。”王庄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郭超说。(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曹儒峰通讯员纪宗玉颜慧智孙梦涵孙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