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记者实地探访欧阳中石故里老友回忆他心系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jichuzhishi/zhuyishixiang/m/8164.html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坤郭健孙茂寅

03:35

11月5日凌晨3点18分,出生于泰安市汶阳镇西许村的欧阳中石,带着他对故乡的思念永远离开了人们,离开了热爱他的乡亲。中石先生用十六个字形容自己: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5日下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中石先生出生地肥城市汶阳镇西徐村,探寻先生对故乡的种种情愫。

先生没有架子,常念着家乡

“欧阳中石的族名叫欧阳瑞陆,在家里排行老三,在西徐村生活了8年多,先生家里条件在当时还算不错,到了读小学时就被家里送到泰安市粮食市小学,期间也读过一段时间私塾。”今年已经63岁的欧阳宝社是村里的老书记,按照辈分,欧阳宝社要喊欧阳中石“叔叔”,欧阳宝社在村里干了大半辈子,这些年他也一直跟这个“叔叔”联系在一起。

“头一次跟先生见面是年11月份,那时我在村里担任主任,村里的第一所小学——西徐村小学马上就要建成,想着找先生帮忙题个校名。我和两位村干部就约着去北京找他。”欧阳宝社介绍,三人约好后就坐上火车,赶赴北京。见到先生后,先生问了他几个问题,提到先生幼时的玩伴、哪家的针线活在行,虽然先生提到的都是乳名,但他都能对的上号。后来才知道是先生有了名气后,有人冒充家乡人来找先生。

“当时是在他书房与他碰的面,他的书房很简单,除了书橱,就剩下一张桌子和两张凳子。”欧阳宝社介绍,记得有一次见面,当时一位领导正跟先生学习书法,在确定是老家来人后,对学习的领导说,家乡的父母官来了,让领导给父母官让个座。说到这里,欧阳宝社脸上挂上了一丝笑容,让当时的他也是倍感温馨,“当时很感动,先生没有架子,还请我们上座。”

“育贤楼”便是先生为西徐村小学题的三个大字,至今高高的挂在教学楼上。“育贤楼,培育贤才,便是先生的寓意。”欧阳宝社介绍,西徐村小学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她见证了西徐村及临近村的成长与变迁,目睹了本村一代又一代儿女的成长与变化,如今的学校与周围村庄已然形成命运共同体,一起面对岁月的洗礼。

“年,在先生的倡导下,成立了中石教育基金,先生带头出资30万元,主要用于奖励优秀高考生、补助家庭困难学生。”欧阳宝社回忆,截至目前,已累计资助了余名学生。每年欧阳宝社到北京探望先生时,都会拿着被资助学生的成绩单,给先生做个汇报。

年春天,先生已经住在疗养院疗养,欧阳宝社跟现任村书记侯培广按照惯例,带着洗好的二三十张家乡照片和视频,来到先生身边。“有一年,先生对我说,下次再来的时候,拍点老家的照片,虽然我回不去老家,看到这些照片,就知道了家乡的变化。”欧阳宝社说,先生嘱咐他,每年来看先生时,都会带着家乡照片,看到家乡每年不同的变化,先生脸上也会洋溢出笑容。

“在听着家乡来人时,先生使劲睁了睁眼,握紧了我和老书记的手。”回忆年见先生时的场景,侯培广拿着学生成绩单、家乡照片,在先生床前。当时侯培广清晰的看到,有滴泪从先生眼里流了下来。

先生是一部耐读的书

“我是年认识的中石先生,那年他在中国书画函大担任书画部主任,他来泰安举办中国书画函大泰安分校,我作为一名书画爱好者听了他的课。”泰安市书法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沈维进在谈起与中石先生的往事,打开了话匣子,“记得在年,山东省举办文博会期间,我去济南拜见先生。他看了我写的临米行书说,你还是写‘二王’吧,一些书法家多从‘二王’来,王羲之是老祖宗,把‘二王’写好了,一变就是米芾,一变就是文征明。这次,他看到我临的《张迁碑》说,这个写得好,《张迁》在书法史上地位很高,写隶书要很好地研究《张迁》。”

“一次,先生看到我写的一张行书,指着一个‘人’字问我,这个字是哪来的?我说,是‘二王’的。先生说,是王羲之的还是王献之的,哪个帖的?他又看到我以《泰山金刚经》笔意写的一张字,指着一个‘道’字的平捺说,这一笔写长了,这样写安道一不会同意的。安道一,即《泰山金刚经》的书写者。先生要求,写字作书,要好好临帖,不能下笔无由,信笔涂抹。通过这次问字,我着实认真临了一段帖。”沈维进告诉记者,不久,受时风影响,他写了一幅八尺隶书送与先生指教。先生诙谐地说,这么长往哪挂呀!当先生看到“马”字下边的四点写成“火”字点时说“你想吃烤马肉呀!‘马’字、‘鱼’字、‘照’字,今天都写成四点水,然而,在文字演化过程中其来历是不一样的。”

“先生过去是喝酒的,后来身体不允许,自己下决心忌了。学兄王学龄对我讲过,先生过去也吸烟,一天四盒烟,说忌就忌了。有一年春节,零点钟声刚过,半截没吸完的烟往烟缸里一拧,再没有吸过烟。先生认为人不能当物欲的奴隶,只要有决心,烟酒都能忌掉。有这样的智慧,这样的毅力,就不难理解先生今天有这样的成就,先生犹如一部耐读的书。”

采访中,沈维进介绍,先生对泰安书法的贡献起了引导作用和推动作用,先生多次到泰安来授课,在泰安交往了大量泰安本地的书法朋友,这些书法朋友长期跟先生有交往,很多都接受过先生的具体指导,有的都可以到先生家里讨教说法。先生对泰安的文化活动给予了一些具体指导,对泰山文化的研究提出了具体指导性意见,尤其对泰山碑刻、泰山金刚经、岱庙的研究,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先生对泰安有强烈的书法情结,先生在泰安很多文化场所题写了很多牌匾、报刊名,也是源自先生对泰安的情结。

先生故里趟出一条强村路

在先生故乡西徐村,敞亮的入村大道映入眼帘,通过一排排绿化树的“引导”,走进村子,墨香氤氲,浓浓的书法文化让人称赞,每家每户墙面上都印刷着书法、风景画,文化广场、文化墙、文化角,随处可见。

“西徐村共有户,人,耕地面积亩,实践中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强村之路,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村庄。见过先生多次,也深深的理解对故乡的朴素情怀,我们也将先生的故乡情怀融入到工作中,让村民记住乡愁,建设美丽乡村。”据侯培广介绍,村子内60岁以上的老人,拿起毛笔,铺上宣纸,都写的一手好字。西徐村每年一度的“中石文化艺术节”,字画、农产品成为村子里的“重要节日”,每到五一期间,村里就会请来唱戏班子,唱上十天八天,来庆祝艺术节。“村子文化底蕴深厚,通过艺术节,这几天也能卖个好价钱。”侯培广说。

侯培广介绍,借助先生的影响力,村里组建60余人的农民书法协会,定期开展书画培训,开发了中石扇面、字画工艺品、“文房四宝”等特色文化周边产品,今年“五一”期间举办了西徐村首届国粹文化艺术节,吸引大批文化艺术爱好者参观游玩,带动发展中石文化产业,年可增收10万余元。在此基础上,西徐村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依托乡村旅游资源,投资余万元,搜集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的老物件,打造乡愁记忆馆、民俗馆,留住乡愁、传承文化,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富民强村的有机融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