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区储粮充足小麦不会大涨
探访三大“储备粮库”摸家底
山东消息 去年以来,我国山东、河南等冬小麦粮食主产区遭受持续干旱,小麦减产预期浓厚,现货和期货市场价格出现上涨。近日,《经济参考报》在产粮大省山东探访了中央、地方、民间这三大“储备粮库”,对我国的粮食家底进行了调查。业内人士向反映,目前粮食库存较为充足,没有大规模囤粮现象,后期小麦价格出现大涨的可能性不大。
干旱致小麦减产涨价
目前,山东正在遭受60年一遇特大干旱威胁。自去年9月23日以来,山东平均降水只有13毫米,比常年偏少85%,3476万亩冬小麦受旱。
山东持续干旱导致小麦价格上涨。有关统计显示,最近一周,国内小麦价格小幅上涨。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065元/吨,比上周涨7元。由于小麦价格上涨,部分农民出现惜售心理、一些中小面粉厂开工率不足。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造成目前小麦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就是干旱造成减产预期,从而导致小麦供应方惜售、价格上涨。他们认为,虽然小麦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涨,但涨幅仍在“合理范围”。
储备充足“心中不慌”
不过,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目前市场存在减产预期,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小麦价格不会出现大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屡次被一些人士提及。
中储粮总公司肩负着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任务,在这家公司位于山东的一所粮库中,看到,在长宽各为20余米的粮库中,小麦摆放得整整齐齐,根据粮库墙上张贴的数据表,这些小麦足足有6米深、2636吨。这个粮库的负责人告诉,储备库粮食储备十分充足,在必要的时候完全有能力开库出粮,保证市场供应。除了中央储备粮,一些地方储备粮库库存也十分充裕。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中央、地方等各级储备粮库存充裕。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连续4年超过1万亿斤。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近日向媒体表示,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一是2010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消费继续稳步增长,产需总量基本平衡,二是库存处于较高水平,2010年地方储备粮和食用油储备分别比2005年增加26%和208%,三是近期粮食价格总体保持稳定。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过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
未见大规模“囤粮”
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山东小麦市场较为正常,没有发生因干旱预期导致的大规模“囤粮”现象。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杨屯乡盖王庄村村民李子祥是一名“粮贩子”。他告诉,经营规模较大的粮贩子,一般需要向银行贷款。哪怕按最低的贷款利率计算,囤积一公斤小麦一个月仅利息就高达2分钱。目前,小麦价格已经到了高位,不可能出现一个月内一公斤小麦涨2分钱的行情。
中央储备粮聊城直属库高唐分库主任张军说:“现在国家粮库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一旦向市场投放储备粮,小麦价格将应声而下。搞粮食经营的人都懂这个道理,现在小麦价格这么高,谁敢冒这么大风险囤粮?”
小麦涨幅会控制在10%左右
目前久旱的冬小麦主产区在经历降水和浇灌之后,受旱面积明显下降。另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几天,山东、河南等冬小麦主产区将迎来新一轮降水过程,旱情将进一步缓解。
业内人士预计,虽然冬小麦主产区目前持续干旱,但我国小麦价格不会出现大涨,涨幅应该会控制在10%左右。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国家粮库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一旦小麦市场出现较高的涨幅,国家肯定会开库出粮,小麦价格肯定下降。